1978年,中冶設備總院承載補齊國內冶金裝備研發短板的歷史重任應運而生,以研發之力,為中國冶金事業發展鞠躬盡瘁。立足新發展新階段,中冶設備總院以智能裝備為抓手,在新一輪的工業革命中迅速融入鋼鐵行業智能化的大潮。2020年,在公司斬獲的改革發展累累碩果中,有一顆異常耀眼的“智慧之果”,它讓人們相信了鋼鐵工業智能制造所迸發出的無限可能。而在這份創造力的背后,是中冶設備總院智能裝備分公司全體員工在夙興夜寐、持之以恒、團結一心謀發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套堅不可摧的經營哲學。
百“試”成金,打造寶鋼高爐風口維護智能化風景線
“為寶鋼打造的這套高爐風口智能化維護設備,徹底改變了高爐風口維護工作的現狀。過去更換一根風口直吹管,至少需要9名工人耗費3個小時的時間?,F在,通過這臺設備,2名設備操作工人只需要45分鐘就能全部搞定。這次嘗試更加堅定了我們加速打造鋼廠生產運維智能化全流程的信心與決心,也讓我們看到了關于智慧鋼鐵的美好未來。”智能裝備分公司總經理辛小臣介紹寶鋼高爐風口智能化維護設備時,臉上洋溢著對實力的自信和對未來的憧憬。
將時間拉回2020年4月。眾所周知,在“中國制造2025”戰略指引下,高危、高強度、高度重復且替代性強的工作成為了鋼鐵行業亟需改寫的重點領域,而高爐風口的維護工作就是極具代表性的場景之一。在高爐作業中,高爐風口直吹管是高爐進風系統的重要設備,擔負著將熱風送進高爐內的重任。由于高爐送風的熱風溫度基本維持在1150-1200℃甚至更高,高爐風口直吹管極易損壞,需要不定期更換。由于直吹管體形龐大笨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成本,僅一座高爐,就有幾十根風口直吹管。因此,這項改造工程便被寶鋼提上了重點整改的日程。
作為“伴鋼鐵生、助鋼鐵行”的重要科研力量,中冶設備總院緊扣新時期冶金建設的重要內涵,加快推進智能制造與傳統制造的深度融合,并取得了不俗的市場表現。在順利承接該項目后,智能裝備分公司便全力投入到項目各項工作中去。憑借專業的“作戰”實力,智能裝備分公司通過實地調研和深入溝通,迅速完成前期樣本數據收集工作。由于擁有深厚的研發底蘊、技術儲備豐沛,設備研發設計工作也開展的極其順利,通過綜合運用機械、電氣、自動化、液壓、視覺識別、舵輪等30多項技術,該設備最終從概念變為了現實。
自此,項目進入了最具挑戰性的設備調試階段。因為設備打造完畢不是終點,只有確保設備高效無誤地完成高爐風口直吹管的全部安裝工作才是關鍵。該設備將應用于寶鋼3#、4#兩個高爐的風口直吹管的維護中去,而僅寶鋼3#高爐一座高爐,就有48根風口直吹管,只要有一根安裝不精確,那么設備便不算成功。想要調試出最佳的安裝參數,相當于在海量的可能性中,搜尋唯一的正解,這無異于要在有限時間內,破解出一套專屬于兩座高爐智能維護的“摩斯密碼”。
憑借異乎尋常的執著,該項目兩名調試人員,除了必要的休息時間,主動放棄一切節假日,在中試基地一呆就是兩個月,最終出色地完成了這項極具挑戰性的工作,打造出寶鋼高爐風口一道亮麗的智能化維護風景線。該設備安裝誤差不足0.5mm,領先業內同類產品。智能裝備分公司不僅在一年時間內成功完成了高爐風口智能化維修裝備的科研立項、成果轉化、“首臺套”訂單落地,更以全A級評分結果實現了公司重點科研項目的順利結題。
“快準狠”不僅是該設備的產品優勢,更是智能裝備分公司該項目全體人員的工作寫照。
梅開“六”度,疫情裹足下的市場突圍
2020年,在新冠疫情最嚴重的一季度,智能裝備分公司憑借越是艱險越向前的一貫作風,激流勇進,創下了在“電能質量”領域連中六標的市場佳話,進一步夯實了公司在該領域的市場領先地位。
面對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智能裝備分公司迅速成立項目攻堅隊,反復推敲并優化各項目技術方案,深入分析模擬對手的出價區間,最終制定出最佳投標方案。期間,為確保技術方案的經濟性和可靠性,工程師龔亮克服疫情帶來的重重限制,深入一線,對業主設備狀況和供電狀態實地開展測量和評估;負責投標管理的秦聰霞,克服愛人遠赴青海扶貧、獨自照顧兩個年幼兒女的家庭重擔,加班加點及時掌握各類工程任務信息,豐沛了項目合作的“源頭活水”……雖因隔離政策分布在天南海北,全體員工通過各類通訊手段開展線上交流,絲毫沒有耽誤任何招標工作。
“在所有投標單位中,你們的投標文件做的最細,方案最可靠。”在每一次簽訂合同時,智能裝備分公司幾乎都會收到業主這樣中肯地評價。
“不畏懼每個挑戰,不放過每個細節”,這正是他們斬獲市場佳績的制勝“法寶”。
旗開得勝,成就寶鋼厚板部“黑燈工廠示范工程”
面對鋼鐵工業無人化發展大趨勢,2020年,智能裝備分公司奮起直追,以寶鋼厚板部試樣剪切線無人化改造項目為突破口,首度嘗試便形成自身在無人化技術研發及應用領域的核心優勢。該項目不僅成功獲評寶鋼厚板部“黑燈工廠示范工程”,更為智能裝備分公司的戰略發展藍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黑燈工廠,即智慧工廠,無需人工操作,可關燈運行,可謂是無人化技術的“集大成者”。為完成公司在無人化生產領域的品牌占位,提升自身智能化技術綜合實力,智能裝備分公司及時發現寶鋼厚板部試樣剪切線無人化改造需求,全力拿下本次改造合作,開啟了又一趟從無到有的全新旅程。
為充分摸清產線運行情況,總工程師李軍帶領項目人員,迅速深入一線,開展前期調研。當時正值盛夏,車間溫度高達40多度,李軍等人每天在車間一待就是12個小時,如此連續奮戰了20多天。由于早出晚歸,曬不到太陽,又終日泡在汗水里,調研結束后,全體人員皮膚都白了一個色號。事后,公司同事經常跟李軍開玩笑:“出差一趟,李軍變‘李白’了!”
由于該項目改造前是半自動化生產線,要實現生產線的全自動化、無人化,就需要通過智能化解決方案巧妙替代原來由人工完成的工作任務。在李軍的帶領下,項目人員與生產工人吃、住、工作在一起,經歷了長達五個月的“陪產之旅”,全面掌握了各個生產工序、生產節拍、試樣板規格及板型情況,以及工作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及故障點,為業主打造出最佳的技術方案。該方案順利通過設計審查,獲各方高度認可。憑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該項目成功躋身寶鋼厚板廠“黑燈工廠示范工程”。
“既有慧眼識路,又能埋頭深耕”,是智能裝備分公每一次勇赴創造之旅的“不二法門”。
膽肝相照,解鎖操控“平整軋制控制大腦”的關鍵技術
2020年,在狠抓市場開拓“牛鼻子”的同時,智能裝備分公司以協同合作為抓手,激發合作共贏的最大潛能。在與上海分公司合力推進的寶鋼德勝不銹鋼有限公司1780mm熱軋工程平整機搬遷項目中,智能裝備分公司研發出行業前沿平整軋制控制器的控制系統,徹底提升了公司在平整機核心控制技術領域的話語權。
寶鋼德勝不銹鋼有限公司1780mm熱軋工程平整機搬遷項目由上海分公司整體承攬,智能裝備分公司負責該項目“三電”改造工程。按理說,擁有豐富的該類工程改造經驗的智能裝備分公司,對此應該駕輕就熟,但該工程卻充滿了始料未及的挑戰。
在改造工程推進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平整機組原有的控制系統,業主選用了目前行業前沿的西門子S7-1500系列產品的控制器(控制器相當于整個控制系統的‘大腦’),而該控制器在國內沒有相應的控制系統相匹配。要順利完成該工程,智能裝備分公司需要在原本就緊張的工期內,自主開發出匹配該控制器的專屬控制系統,難度可想而知。
退卻,從來不是智能裝備分公司的風格。智能裝備分公司迅速出擊,制定周密的“作戰”計劃,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盡量縮減前期消化工藝、工程設計方案等工作周期,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后期控制系統編程和調試的重點環節。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項目一路綠燈,即將邁入調試階段的關鍵環節之時,原本用3個月時間進行調試的計劃,由于施工等原因,被壓縮到不足20天。時值春節前夕,全體項目人員進入了“一天當成三天用”夜以繼日的項目攻堅戰狀態。
設備調試階段,對于所有項目人員都是一場身與心的巨大考驗,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隨時可能出現任何問題。比如,當時在軋機上推過程中,發現兩個液壓缸存在上升不同步的問題。在無數次調試程序參數無果的情況下,項目部人員以永不言棄的精神,終于在排查液壓時找到癥結所在,使得問題迎刃而解;而為了排查僅僅這一個問題,就耗費了大家近7天時間。就這樣,“硬骨頭”被一個一個啃下來,直到所有硬件和軟件問題一一被解決。
小年夜萬家燈火時,智能裝備分公司總經理辛小臣親自上陣,帶領張錦亮、劉國慶、高策、楊濤等項目骨干在項目現場忙碌著。凌晨三點睡,早上六點接著干,成為了大家那段時間整齊劃一的固定作息。項目負責人張錦亮駐守項目時間最久,每當年幼的女兒打電話問“爸爸,什么時候回來看我”的時候,他只是回答“很快,很快…”,而這個承諾卻一直到春節也沒能兌現。在調試關鍵時刻,高策的母親病重住院,直到趕來接班的同事將工作內容全部準確對接完畢,他才返程歸家。即使在家期間,他仍不忘項目推進工作,第一時間遠程協同配合。
最困難之時,就是離成功不遠之日。經過全體人員不舍晝夜的奮戰,智能裝備分公司以最高標準實現了項目的圓滿收官,不僅自主研發出國內首套操控西門子S7-1500系列平整軋制控制器的控制系統,而且由于該系統編程代碼精簡、控制器性能強勁,將整體掃描周期控制在了2ms(毫秒)內,絕對領先于行業通用TDC系統5ms的掃描周期,為公司馳騁智能鋼鐵疆場再添一枚“勛章”。
“言必信,行必果”,是智能裝備分公司不畏艱難謀發展的行動準則。
憑借在過去一年中的突出表現,智能裝備分公司榮獲“中國五礦2020 年度先進集體”“2020年度中冶集團先進集體”兩項榮譽稱號。而這一個又一個以創造為筆書寫出的令人蕩氣回腸的故事,只是智能裝備分公司2020年每一個看似平凡日常的小片段,也是真實還原中冶設備總院改革發展元年的小縮影。關于他們的故事還有很多,而最為精彩的章節,正在上演。
設備總院微信號